常见问题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服务咨询 > 常见问题 > >

社保问题

最新政策

常见问题

行业资讯

联系天邦

  • 河南天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
  • 地址:郑州市航海路与未来路交叉口西南角启航大厦C座707室
  • 电话:0371-55012039
  • 邮箱:hntbsb@163.com
  • 网址:www.hntbhr.net

成为管理者,必须具备这3种思维

很多公司的中层管理者,都是由骨干员工晋升上来的。

但令人意外的是,原本业绩突出的他们,走上管理岗后,表现却不尽如人意。其中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没有从执行者的思维,转变为管理思维。

这节课和你分享,新任管理者需要转变的3种思维。

1、完成比完美重要

一个骨干员工,最重要的事,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。而管理者要面对的,是永远做不完的事情,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。

所以,从员工到管理者,所要转变的第一个思维是:完成比完美重要。

俞敏洪在《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》一书中,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:

新东方武汉校区负责人陈向东,开拓少儿英语培训业务时,面临的情况是:既没有教材、教学队伍、教研体系,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推进。

但他笃定少儿英语培训有广阔市场,必须立刻开始做。于是,他先把别的机构有经验的人挖来,再培养成新东方的人。

靠着这些人的运营能力,新东方少儿英语在两年内,占据了当地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成为管理者,必须具备这3种思维

 

如果陈向东瞻前顾后,或者等到搭建好教学队伍、打磨好教材才行动,很可能连这片市场的残渣都捞不到。

从陈向东的案例,我们可以明白:即使是0.1的行动,也比0的空想好。

作为管理者,你需要先快速把一摊子事情支起来,然后进行不断迭代。而不是等到一个完美的时机、人员配齐、方案无懈可击时再行动。

2、借力比用力重要

对于优秀员工来说,工作的目标是用自己力量做好每件事。但管理的本质,则是尽可能通过激发别人的资源,取得最好的结果。

所以,员工到管理者,所要转变的第二个思维是:借力比用力重要。

比如,接到了一个任务A,如果你首先想到的是:

以我的能力可以按时完成吗?

那么你就是典型的“员工思维”。

面对同样的任务,“管理者思维”想的一定是:

我如何调动资源,完成这件事?

如果新手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点,导致的结果只能是:自己没时间,下属没事做,工作没结果。

作为管理者,你要整合资源,而不仅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资源来使用。

成为管理者,必须具备这3种思维3、勇气比专业重要

专业人员转管理岗,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:专业程度很高,但面对非专业领域的事情,就不敢轻易去尝试。

所以,员工到管理者,所要转变的第三个思维是:勇气比专业重要。

罗辑思维CEO脱不花,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:

1998年,她路过一个酒店会议室,发现里面在做企业家培训,老师讲的内容让她深受震撼。

活动结束后,脱不花连忙追问老师,下次在哪里讲,她还想听。老师说自己一般只在自己公司讲,这次是因为给朋友帮忙,才公开讲。

脱不花不死心,继续问

此时她的处境,很多管理者都有可能面临:

有一个目标(比如办一场讲座),但没有专业的能力,或者面临资源不足等。

成为管理者,必须具备这3种思维怎么办?脱不花的做法是:立刻找到酒店工作人员打听场地价格,快速定下场地,然后找到老师商定了讲课费。

场地找好了,怎么招生呢?面对最艰难的一个环节,她直接是找到央视行政广告部的秘书,说服他把广告部主任的名片夹,给自己复印了一份。

就这样,脱不花争取到了老师、谈下了场地合作、招到足够的学员,把课顺利做了起来。

脱不花的案例说明,面对复杂的管理任务,优秀的管理者首先会让自己行动起来,一步一步解决工作难题。